- A+
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,1 月 11 日下午,建于贵州省平塘县的被誉为“中国天眼”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,简称 FAST,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,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。这意味着“中国天眼”开启了“睁眼看宇宙”的新征程,也意味着人类向宇宙未知地带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、眼界更加开阔。
贵州省平塘县的一处大窝凼,这里坐落着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。爬过一段山路,那口形似大锅的射电望远径呈现眼前。
经工作人员介绍,眼前这个巨型装置的结构一目了然。大锅四周均匀分布着六个电塔,大锅的表面是半透明的网状镜面,行走于大锅边沿,能看见脚下盘旋的山路。大锅底部中心一个标有 FAST 标识的盒子叫馈源舱,馈源舱与六个电塔间由六根光缆相连。
相信每个人看到 FAST 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大,成年人绕 FAST 走一圈大约需要 40 分钟。国家天文台研究员、FAST 运行和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姜鹏说,他们已习惯大家称其为“大锅”,并计算过这口锅的容量。“如果它装满水,全世界每人可以分 4 瓶矿泉水,这就是它的功能体量,全世界有 75 亿人,可以想象它的功能体量有大。”
2020 年 1 月 11 日,FAST 迎来了它重要的一天。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沈竹林宣读验收委员会对 FAST 的验收意见:“FAST 工程建设实现了多项自主创新,显著提升了我国射电天文研究和技术水平,推动了相关产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,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。FAST 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对促进我国天文学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意义。验收委员会同意该项目通过国家验收。”
通过验收,意味着正式开放运行。FAST 于 2016 年 9 月 25 日落成启用,进入调试期。国际传统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一般不少于 4 年,而 FAST 巨大的接收面积使其结构系统更为复杂。
FAST 团队经过 2 年的紧张调试工作,实现了跟踪、漂移扫描、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,数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,于 2019 年 4 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。
国家天文台研究员、FAST 运行和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李菂介绍:“调试期间,试观测时间开放,一共收到了 140 多份申请。申请的首席专家来自国内包括中国香港 21 个单位。经过国际委员会的遴选之后,大多数项目已经得到了执行,并且正在持续地产生新的科学成果。”
2020年4月3日 下午1:47 沙发
我希望我的眼睛自带望远镜功能,看点不一样的风景
2020年1月14日 下午9:35 板凳
一圈是1.6公里左右,成年人绕 FAST 走一圈大约需要 40 分钟,有些夸张了吧?